电子病历系统质控怎么做?三个基础很关键
病例质控与医院的发展和管理密切相关,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,电子病历作为医院信息系统架构的核心关键,其地位逐渐上升!
完整、及时、高质量的电子病历不仅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管理的精细化,还可以为提高公共卫生质量提供重要参考。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也是医疗机构面临的新形势。
一、电子病历系统质控基础
1.电子病历的规范化
电子病历书写的完整性、逻辑性、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医疗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,应客观、真实、准确、及时、完整和规范。它可以满足临床研究应用,减少工作量,保证数据可靠性,将病历信息数据的利用率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。然而,在电子病历的应用过程中,常见的问题包括大规模复制和粘贴、逻辑错误和时间节点记录不准确。
2.医学语义学的标准化
医学语言丰富多样,临床数据范围广泛多样。相同的诊断、手术、药物、检查、症状等往往有许多不同的书写方法(例如,“II型糖尿病”、“糖尿病(2型)”和“2型糖尿病”都代表相同的概念)。标准化问题是为临床实践中的不同书写方法找到相应的标准术语。如果缺乏标准化的数据定义,将导致数据调用、分析过程和结果的混乱。
3.文本结构化
电子病历的真正含义是指它所包含的信息被计算机识别和理解,并能够被计算机处理。因此,它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结构化模型,它所包含的数据应该是结构化和标准化的。只有通过结构化的电子病历,才能将病史、体检、实验室检查结果、治疗方法和预后联系起来。
二 、技术创新推动质控智能化
目前,电子病历的质量控制存在多个痛点,这些痛点往往是人工审查的,大多是事后完成的。电子病历质量控制存在覆盖面有限、效率低、质量低、时效性差、识别标准不一致、内涵质量控制难、数据统计过于复杂等问题。传统电子病历质量控制的不足限制了医疗机构信息技术的发展。
然而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,计算机读取病历已成为现实!人工智能病历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医疗质量。基于知识图谱和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应用全面的质量控制规则,对每份病历书写内容进行一致性、逻辑性和合理性验证,实现病历文件的全过程监督和智能检测。包括:内涵质量控制、形式质量控制(完整性质量控制、及时性质量控制、复制粘贴质量控制等)、操作质量控制、终端质量控制等。
三、AI病历质控技术的核心
1.医学知识图谱
医学知识图谱是临床思维的基础,是医生专业知识和思维模式的结合。它包括知识内容、知识量和知识之间的专业逻辑关系,定义需要处理的结构化疾病信息和数据,并定义疾病信息与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(基于知识图的术语解析编码)
2.自然语言处理
基于专业医学词典,对非叙事信息进行分割和处理,并使用深度学习语义规范化模型实现医学语义标准化。从超长病历文本中识别出患者症状、病史、检查项目和结果、用药、手术、手术、治疗等情况。自然语言文本被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推断和计算的数据,有效和正确地恢复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过程。
语义规范化:消除表达多样性造成的理解困难
丰富的属性:准确识别每个医学概念的多个特征,更全面、更准确地理解
顺序排列:更有利于因果分析
准确性:病历的结构化准确性高达95%
3.后结构化处理
元素标识
识别实体和重要信息段
关系抽取
提取元素之间的相关性
文本结构
从文档中提取一组预定义信息
4.自定义规则
通过基于岗位结构化技术开放病历元素库和临床事件库,医院可以根据实际管理需求,独立实现病历文档、段落、元素和属性的交叉验证和复合质量控制规则配置,并实现自定义规则配置。
四、质量控制案例分析
1.内涵质控
入院记录-病史-手术史与男性人群不一致
2.运行质量控制
提交病历后,将对整个病历进行质量控制,并可以访问病历的详细信息。
该系统允许用户查看病历的详细质量控制结果,包括首页、入院记录、病程记录、出院记录和围手术期记录。
3.形成完整性质控
出院记录-入院时间缺失
4.跨单据内涵质控
入院记录过敏史-药物过敏史与病历首页描述不一致
五、优势解读
1.节省医生的时间
通过人工智能病历质量控制提供的各种标准化模板和质量控制工具,不仅可以使医务人员摆脱撰写病历的繁琐和重复性工作,还可以使病历更加完整和标准化,为临床研究和教学提供可靠的医疗数据
2.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
结合医学知识库的应用,通过验证、报警、提示等手段,可以有效减少医疗差错,极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,造福医患双方,对改善医患关系发挥重要作用。
3.降低医疗保险基金拒绝赔偿的风险
病历首页是DRG医疗保险支付的主要数据来源,数据质量直接影响DRG分组结果的准确性。合理可靠的病历质量控制可以降低医疗保险基金被拒的风险,直接影响医院收入。
4.提高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水平和等级
电子病历评级主要评估四个方面,其中之一是数据质量:标准化和一致性、完整性、集成性能、及时性。AI病历质量控制流程满足电子病历评级对病历数据质量的要求。
5.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
实现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共享,帮助医院进一步向标准化、专业化、精细化、信息化方向发展医疗服务。